严子陵钓台游玩顺序?
一、严子陵钓台游玩顺序?
严子陵钓台乘上岸后可先游玩河边景色,再游书法碑廊,最后游严子陵钓魚处的石坊。
二、严子陵钓台的来历?
1、来历:因东汉高士严子陵拒绝光武帝刘秀之召,拒封“谏议大夫”之官位,来此地隐居垂钓而闻名古今。
2、严子陵钓台位于桐庐县城南15公里的富春山麓,是富春江主要风景点。 严子陵钓台是东汉古迹之一。
3、严子陵,名严光,字子陵,生卒年不详,东汉著名高士(隐士),汉族,浙江会稽余姚(今宁波慈溪市)人,妻子梅氏。严少年时就很有才气,与刘秀(后来的汉光武帝)是同学好友。刘后来登基做了皇帝,回忆起少年时期的往事,想起严子陵,便多次征召其为谏议大臣,严子陵婉拒之并隐居富春江一带,终老于山林间;其因此被时人及后世传颂为不慕权贵追求自适的榜样。
三、严子陵钓台 预计游玩时间?
建议时长约2-3小时
严子陵钓台位于桐庐县城西南15公里的富春江畔,相传是东汉高士严子陵隐居垂钓之地,景区内主要是七里泷至严子陵钓台的龙门峡段游船游览,以及去到严子陵钓台所在的小山看古迹,登台俯瞰富春江如画的山水景色。
进入景区后,首先在游客中心购票,旁边就是乘船的码头。散客等船的时间比较长,一般40分钟一班,除非正好碰上团队,不愿意等也可以坐快艇。在江上乘船的感觉很不错,有点走进《富春山居图》的感觉。
四、严子陵钓台碑林文化介绍?
严子陵钓台,位于桐庐县城西南15公里的富春江畔,是中华文化的又一处璀灿宝藏。舍舟登岸,迎面石牌坊上的“严子陵钓台”五个大字,为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额,背面的“山高水长”四字,是书坛泰斗沙孟海先生的手迹。
1993年从一国各地以及日本、韩国、新加坡等国家当代100位著名书法家手中,征集书艺精品100幅,镌刻成碑,碑文出自古代诗人李白、白居易、苏东坡、杜牧、李清照等之手抒写富春江、严子陵钓台的华章诗篇,在严子陵祠左侧的山坡上兴建了占地5亩的富春江碑林。碑林长廊犹台一条弯曲盘卧的巨大游龙,掩映在万绿丛中,给人以古朴典雅、气势磅礴的感觉。钓台分东台、西台,故称“双台垂钓”。东台相传为严子陵隐居垂钓之地,前方有株石笋,状如高士傲立,仪态岸然;西台为谢翱器哭祭文天祥处。
五、严子陵钓台可以钓鱼吗?
可以,然后他们会用石膏把你糊起来,面前摆个牌子"严子陵",成为桐庐新的一个特色标志.
六、严子陵 思想?
严子陵
东汉著名隐士
严光(前39年—41年),又名遵,字子陵。汉族,会稽余姚(今浙江省余姚市)人。东汉著名隐士。
严光少有高名,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,亦为好友。刘秀即位后,多次延聘严光,但他隐姓埋名,退居富春山。后卒于家,享年八十岁,葬于会稽余姚的客星山(陈山)。
严子陵这种不慕富贵,不图名利的思想品格,一直受到后世的称誉。范仲淹撰《严先生祠堂记》,有“云山苍苍,江水泱泱。先生之风,山高水长”赞语,使严光以高风亮节闻名天下。
七、严子陵成就?
严光(前39年—41年),又名遵,字子陵,汉族,会稽余姚(今浙江余姚市低塘街道)人 ,原姓庄,因避东汉明帝刘庄讳而改姓严。东汉著名隐士、黄老道家学者、文学家、思想家,世称“严子”。少有高名,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,亦为好友。其后他积极帮助刘秀起兵。事成后归隐著述,设馆授徒。
著有《老子注》二卷、《老子指归》十四卷,为汉代道家易的代表人物之一。
公元25年,刘秀即位,多次延聘他,但他隐姓埋名,退居富春山。 后卒于家,享年八十岁,葬于富春山。后世人称富春山为“严陵山”,又称其富春江垂钓处为“严陵濑”,其垂钓蹲坐之石为“严子陵钓台”。后来范仲淹重修桐庐富春江畔严先生祠堂,并撰写《严先生祠堂记》,内有“云山苍苍,江水泱泱。先生之风,山高水长”的赞语,遂使严光以高风亮节闻名于天下
八、严子陵是何人?
严子陵是余姚现境最早载入史册的人物之一。他原姓庄,后人因避明帝讳改姓严。名遵,字子陵。今横河镇陈山人。年轻时就很有名望,后来游学长安时,结识了刘秀和侯霸等人。
公元8年,王莽称帝,法令苛细,徭役繁重,吏治腐败,民怨沸腾。王莽为笼络人心,曾广招天下才士。侯霸趁机出来做官了,刘秀却参加了绿林起义军,决心推翻王莽政权。严子陵当时也多次接到王莽的邀聘,但他均不为所动,最后索性隐名换姓,避居僻乡,彻底摆脱了王莽的羁绊。
公元25年,刘秀终于击败王莽,在洛阳建立起东汉王朝,当上了皇帝,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光武帝。他登基后,思贤若渴,到处寻找严子陵。几年后,得知严子陵披着羊皮隐居在齐国某个地方(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内)钓鱼,便立即派人带了聘礼,备了车子去请,一连请了三次,并亲自致书云:“古大有为之君,必有不召之臣,朕何敢臣子陵哉。惟此鸿业若涉春冰,辟之疮疮须杖而行。若绮里不少高皇,奈何子陵少朕也。箕山颖水之风,非朕所敢望。”严子陵实在推诿不过去了,才终于来到了洛阳。
这时,侯霸已经当上了刘秀的丞相。原来他在王莽失势时,便及时转舵,向起义军靠拢,以后凭着有一定能力,一步步爬了上来。他深知刘秀十分器重严子陵,所以一听到严子陵来了,不敢怠慢,马上派人携书问候。严子陵却对侯霸那种追名逐利、一味投机的行为十分鄙视,看了侯霸的信后,也不愿回信,只让来人带了两句话去,说是“怀仁辅义天下悦,阿谀顺旨要领绝”。侯霸认为这是挖他的疮疤,心中十分不满,从此便想方设法要把严子陵撵出洛阳去。严子陵则因为看到侯霸这样的人居然当了丞相,也就不愿再在洛阳呆下去,每天只在宾馆里睡大觉,等待回家。甚至当光武帝刘秀亲自来看望他,他也闭着眼睛,不理不睬。刘秀知道这位老友性情高洁、孤介,便抚着他说:“子陵呀子陵,你到底为啥不肯出来辅助我治理国家呢?”严子陵突然睁开眼来,盯着刘秀说:“唐、尧得天下,是因为德行远闻,才使隐者洗耳。你何必苦苦逼我呢!”刘秀见一时说服不了他,只得叹息着登车回宫去了。
过几天,刘秀又将严子陵请到宫中,与他谈论旧事,谈得十分投机。晚上,还与严子陵同榻而卧。严子陵在睡梦中把脚搁到他的肚皮上,他也毫不介意。不料此事被侯霸知道了,他便在第二天叫太史官上奏,说是昨夜客星犯帝座甚急,想以此引起光武帝对严子陵的猜忌。刘秀听了却哈哈大笑,说:“这是我和子陵同睡啊,没事!”然而严子陵却料定其中必有缘故,他从这件事中,看到了小人的倾轧,官场的险恶,便执意不肯再在洛阳留下去了。当刘秀还想要他做谏议大夫时,他终于不辞而行,悄然离去,隐居于富春山下。那里有个“严陵濑”,据说就是他当年垂钓之处。
建武十七年(公元41年),光武帝刘秀曾再一次征召严子陵,严子陵也再一次地拒绝了,并索性回到故里陈山隐居起来,没过几年,便老死在这里,享年80。无双谱赞曰"虽有那,富春烟雨,一蓑一笠人归隐。"
几人无故上云台,心事含羞未许猜。名利当头叹归隐,清风拂水报招徕。
同眠卧榻真天子,六合难搜高士才。不过茫然寰宇下,容他独自发闲呆。
严子陵的人品确是难能可贵的,然而当时知道的人并不多。直到北宋名臣范仲淹任睦州知州时,在严陵濑旁建了钓台和子陵祠,并写了一篇《严先生祠堂记》,赞扬他“云山苍苍,江水泱泱,先生之风,山高水长”,严子陵才以“高风亮节”闻于天下。而“严子陵钓台”经过历朝历代修复和完善,因风景秀丽,山水如画。如今业已成为杭州地区著名旅游景点之一。南宋嘉定年间,陈山严子陵墓旁也建起了高风阁,后来还办了个高节书院,今均早已湮没,只剩下一块墓碑,还保存在峙山公园里。
九、东汉严子陵典故?
严子陵是东汉时余姚人。少年时与刘秀是同窗。刘秀当了皇帝后派人到处找他出来当官,最后在富春江边桐庐县找到他。严子陵竟然对天子使者说他舍不得富春江里的鱼。拒绝了刘秀的邀情,宁愿在富春江边隐居。
十、严子陵的资料?
严子陵,名严光,字子陵,生卒年不详,东汉著名高士(隐士),汉族,浙江会稽余姚(今宁波慈溪市)人,严少年时就很有才气,与刘秀(后来的汉光武帝)是同学好友。刘后来登基做了皇帝,回忆起少年时期的往事,想起严子陵,便多次征召其为谏议大臣,严子陵婉拒之并隐居富春江一带,终老于山林间;其因此被时人及后世传颂为不慕权贵追求自适的榜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