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岭雪山从前山进去的旅游攻略

旅游攻略 作者:欧彩旅游网04-19 17:39

西岭雪山从前山进去的旅游攻略

2天的时间应该说够(除去赶车百的时间) 从前山进去。最好在9点到11点出发,开始爬山。这样的话,一路上可以有逗留的时间。不用在山下住宿,买好水,买好爬山要的东西,出发把。

注意。水一定要带,虽然背着爬上很累度,但是上山后 你会觉得很有用。 不用穿很多。 保暖就可以。中午的话自己吃热量高一点的东西。巧克力,牛奶,香蕉,之类的东西。吃半饱。 边走边玩,尽量在下午4点之前 感到半山的旅馆,住宿应该是200-400多,休息一个晚上,第二天接着爬,在中午2点之前尽量到顶峰。之后就可以在山上玩游乐设施了,。不建议在山顶上吃,贵的离谱。实在饿,吃泡面吧。呵呵,开水都是10元起价 呵呵。,注意内事项倒是没什容么,山上有点高原反映,做好准备工作,,记着带墨镜,有时候白雪太慌眼睛了。很容易晕山。身体好可以不用。基本没什么。一个人,平均500元开支,节约一点300吧,(门票,缆车票除开)

户外轻松登山旅行方法有什么?

如果将攀登的山比较高或者平时较少参加攀登运动,那么,在登山之前做一些热身运动是很必要的。登山,既有雅趣,又可健身,不过登山前应采取一些措施以保护自己。

轻松登山有方法   

1.走上坡路,尽量让脚后跟吃劲,脚后跟自然就在人的重心上,于是身体的重量就能分配在大小腿乃至腰上,这比用脚前掌爬山要省1/3左右的劲。   

用脚前掌爬山,等于让小腿累死而让大腿闲死。坡路上常会突出块石头、石埂之类,要用脚跟踏之。若坡路较平,也尽量全脚掌着地。走上坡路的第二个窍门是让每一次迈步换腿时,都须将支撑腿伸直,让关节嘎噔一下,这样腿的承重就能分散给腰肌一部分,不要嫌直一下腿麻烦,它能让人每走一步都有0.3秒的单腿休息。谁要是仅用脚前掌不让膝盖绷直一下地爬坡,就等于故意磨练意志。              

2.可用可不用手帮助时就应该用手。   

用手能减轻双腿的重负。爬山时双手多半是在闲着,早已养精蓄锐,稍微能用上手时,就该前肢着地而用力。为啥四肢腿的动物就比人擅爬山?因为它们平均分配了力量。估计动物看人直立地爬山行路一定觉得奇怪,这是一种杂技的姿式呀。爬山时,只要坡度超过45度,就手脚并用,省劲有效,也没什么不雅,还算返朴呢。      

3.爬坡时可以有点外八字。          

外八字式迈步便于让脚跟吃重,也减少脚面与小腿的角度而肌腱舒服。老乡负重上山(送粪担水等)就有些外八字,虽不走得特快,但不停歇,每迈一步膝关节都挺直一下,仿佛一步一顿。      

4.爬坡时可大口喘气,喘得夸张一些也没关系,吸进的气越多越好,能加强肺和心脏的功能,进而全身肌肉中的细胞更能充分地工作。         

  最好采用深腹式呼吸,让肺叶完全膨胀起仿佛上至喉咙下至丹田。山里的空气杂质少,干净的氧气在身子里循环就等于内部洗澡呀。          

若天冷,可以舌尖抵住上腭前,让舌头先给凉气加加温,省得喝一口冷风噎着。      

5.爬坡时拄棍也能减轻腿力。两只腿的爬不过四只腿的,但人拄上棍等于三只腿,胜于两腿。          

短棍(手至地的距离)为好,手能撑住它,让那棍杖像腿一样吃力。长棍也行,仿佛撑篙,不过移起来比短棍费些胳膊的劲。    

6.爬坡时适当地仰着头。这样从视觉的角度来看,坡似乎不那么陡了。用错觉骗一骗自己就算藐视困难吧。     

7.爬山时最好穿硬底高腰皮鞋。硬鞋底不怕山石硌脚,走在石头上也能全脚舒展,踢蹭到石头也痛不着脚趾。         

高鞋腰有护踝作用,使脚与小腿更柔韧地连在一起。休闲鞋不宜爬山,其鞋底几乎像你脚掌一样轻,硌鞋即硌脚,不小心踢了块石头就像石头砸了脚趾。              

8.觉得热就脱一层衣服。          

因为热消耗体力,并且汗湿了衣服被风一吹极易着凉,即便在北方冬季有时也能热得穿衬衣爬山,即便夏天在风口处也要穿紧了衣服。不要怕脱了穿、穿了脱的麻烦,舒适的皮肤感觉会减少爬山时的烦躁和紧张。  

9.爬野山时须备上手套。           野山快到山顶时往往路极窄或没路,全是荆丛时要用手去扒开丛枝,手套可避免手被刺技刮伤,并且遇陡坡手脚并用时,那手套就等于是鞋呀。越是夏天越要备上手套,夏天的“棵子”(荆棘丛)比冬天的密多了。             

10.关于山上的小路。           没小路的山,走起来费时费力,爬山时找路就像找导师一样。          

以下几种情况必有小路:架过山梁的电线下必有查线员留下的路;过光缆的地方亦是;你若去的方向有堰田、炭窑或小名胜(塔、泉、碑、坟)等必有小路可通。一般来说,小路因山制宜,往往不直通你要去的方向,它可能绕半座山,甚至有时反方向而迂回。     

11.小路不会忽然消失。           一旦忽然消失,多半是你走错了,原道回返一段,仔细查检小路是在哪拐了弯。不要硬走,就算你直接攀登钻荆爬上了顶峰,却失去了爬山时的聪明锻炼。有时小路会有同样宽窄的分支岔口,也许这是暂分叉而不远后合并,也许真是分道口。此时须根据山判断,甚至捡一条试走几百米。     

12.找老乡打听山路要不厌其烦。           与前一个第几个岔口往哪拐弯,那有啥标志,与前一个岔口差几里,比如在第几个岔口或啥位置能看见目标、最后一个岔口距山顶有多长时间的路,等等,越细越好,并记牢。最好再多问一两个老乡以丰富或校正信息。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    

13.上山前一定要找到北并认准。           一般从小村能看到要登的山顶,看看二者连线与北的角度,明确前进时的方向感。行进时也要时时找一找北,拐弯时要大概估计转了多少角度。          

在山里,人的方向感觉常会出错,有时楞会发现太阳在“北面”,不过太阳不会错,不愿相信也要相信它。     

14.下山迷路时就往下顺沟走。           顺小山沟下坡能到大山沟,大山沟必有路通人家,也许回不到你的出发点,但不致出危险,尤其天黑或大雾时,顺沟走下坡路最为保险。           

15.下陡坡时用屁股蹭着走不寒碜。          一般下陡坡时宜侧身走,重心略靠后,稳住一脚再移一脚。背着身往下倒走,视野不好,且过慢。不妨仰面坐着走,即用屁股蹭着走,两手也撑着移动,安全而快捷,稍费裤子。     

16.下小坡时小跑两步最有效率。           下小坡时,小步紧,即步伐小而步频高,甚至可小跑几步,因为把劲用来“刹车”是浪费,并且脚也顶得慌。

该答案来自极限户外网官方网站